多年前在刚刚来三易生活报道时,我当时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曾一度在办公室引发了诸多关注。
这是一款当时并不多见的蓝天P150EM,作为一款DTR(台式机替代型)产品,它很大、很厚、很沉。在其机身中配备完全可替换的CPU、真正插拔式的MXM移动显卡,当然还有巨量的热管、大尺寸的风扇,以及伴随而来、令人难以忍受的发热量和满载时的噪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款笔记本电脑还有一个在如今看来,几乎可以说是不可思议、却完全能够反映出行业变迁的设计,那就是它提供了数量众多的音频接口。
正如大家所见,这款机型足足提供了四个3.5mm插孔。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它可以同时外接6个声道的音箱输出,再加上一个麦克风输入,也就是说它具备完整的、不需要外接声卡就能实现的“环绕声输出”能力。
为什么会如此设计?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尺寸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很多都会以“移动影院体验”作为卖点,诸如外接环绕音箱这样的功能,甚至都只能说是小儿科。在一些更激进的产品(例如索尼VAIO-A39、戴尔XPS M2010)上,甚至能够看到笔记本电脑直连多媒体功放,或是“变身”巨屏影院的设计。
当然,这种过度强调“多声道影院体验”的设计,实际上已经违背了笔记本电脑这类产品本身的初衷,因此它们也确实并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但问题在于,当4个或更多的3.5mm插孔在笔记本电脑上变为后来的2个、再到1个,以至于到了现在,已经有厂商开始在笔记本电脑上取消3.5mm插孔时,是否又意味着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呢?
说到“取消3.5mm耳机插孔”,很多人朋友可能首先会想到如今的智能手机。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之所以会放弃掉这个接口,主要原因在于取消它能够改善手机的防水性能、可以实现更为轻薄的机身设计,而且3.5mm接口的组件对于越来越紧凑的机身内部结构来说实在是太占空间,取消后手机厂商便可以更容易的装下更大容量的电池、更好的外放扬声器,或是更强的散热设计。
除此之外,在取消3.5mm插孔的同时,智能手机行业还积极发展了高音质的蓝牙技术。事实上,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机型来说,它们所具备的LDAC、LHDC、APTX lossless等无损蓝牙音频传输协议,已经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用手机听歌、打游戏”时的音质和延迟需求。所以尽管刚开始不少用户都有过抱怨,但如今大家已然都逐步接受了“手机没有3.5mm插孔”这件事。
但问题在于,同样的设计、功能需求,以及类似的“善后措施”,在笔记本电脑产品上又是否成立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取消3.5mm插孔并不会带来什么好处
一方面,尽管笔记本电脑如今也依旧在追求“轻薄化”的设计,但3.5mm插孔的厚度和体积还远没有到必须去除的地步。去掉它既不会让机身更薄,也不会显著增强电池容量或是散热能力,这一点与智能手机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包括平板电脑)产品也并没有防水的需求。而且就算有,比起3.5mm接口,众多USB接口才明显是更“脆弱”的区域,所以相关设备也都多半会采用防护罩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选择直接去掉接口。
外接解码器可以解决一切音质问题,但这个门槛就太高了
并且与智能手机相比,无论macOS还是Windows,它们如今其实都没有针对高音质无线耳机做好准备,默认都不支持无损蓝牙音频协议,同时主流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蓝牙模块,也大多不具备传输高音质蓝牙音频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与智能手机相比,如果笔记本电脑去掉了3.5mm音频接口,那么用户的听音体验毫无疑问是会有显著退步的,甚至哪怕购买了高端蓝牙耳机,暂时也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鉴于此,对于如今的笔记本电脑行业来说,取消3.5mm插孔的设计既显得没有必要,而且也“为时过早”,同时更是会对消用户体验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