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弑母的吴谢宇二审维持死刑,于是热搜又在吵废除死刑的话题。
要求废除死刑的人说得大义凛然,那我今天就讲一个比较极端的魔怔故事。
有一位挪威居民,认为挪威被“多元主义思想”害了而心生不满,决定要好好惩罚一下自己国家。
他进行了两次恐怖袭击,杀死了足足77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孩子,然而最后却只被判了22年监禁。
在监狱里他住单间套房、有电脑用、有PS游戏机玩,甚至还在服刑期间被挪威顶尖学府奥斯陆大学录取。
他还不满意,而那边受害人家属还想让他在里面过得更好。
这个挪威的荒诞故事,也许很多人听过。
今天我详细说一说。
2011年7月22日15点15分,布雷维克开着大众货车来到了挪威政府办公大楼,10分钟后引爆炸药。
半吨炸药把前来盘查的保安和整栋大楼炸得面目全非。
附近办公高楼和商店的玻璃无一例外被震碎。
街面上路人受伤,血肉模糊。
警报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最后8人死亡。
杀戮没有停止,伪装成警察的布雷维克开另一辆车前往渡口。
他告诉渡口管理人员,自己要登上于特岛,保护孩子们。
岛上,有六七百名学生正在参加青年营活动,他们的父母大多是挪威工党政客,废除死刑的倡导者,也长期支持开放移民和多元文化政策。
青年营里活动丰富,孩子们进行男女生混合足球,听讲座,被问你当首相后会怎么做这类问题。
然而奥斯陆爆炸案打破了这份美好,接到父母电话后的孩子们惴惴不安了。
此时,布雷维克已经骗过了渡口保安和营地负责人,坐船登上了于特岛。
岛上的安全主管想看警员证,被他拔枪射杀,一同死去的还有安全主管。
以防他们没有死透,布雷维克再补上一枪。
两轮枪声让孩子不安地逃窜。
布雷维克拿出自动步枪Mini14射向他们,几乎弹无虚发。
他又假装警察,接近躲在教室里的孩子,嘱咐他们关紧门窗,抱团蹲在角落里,别让坏人进来了。
孩子照做后,他露出狰狞面目,开始射杀教室里的孩子,开枪时布雷维克振振有词:“你们今天都会死。”
为了给自己提神,他服下了兴奋剂(一种麻黄素、咖啡因和阿司匹林混合制剂),也戴着耳机,听听《指环王》插曲,幻想自己在执行一场神圣的使命。
有的孩子想装死躲过一劫,逃不过布雷维克的眼睛,他走近人堆,砰砰砰开枪,没有一丝丝犹豫。
狡猾的他还在开枪1小时后折返现场,挨个补枪。
于特岛里密林很多,遮挡了布雷维克追捕的视线,可他依旧不慌不忙追击到悬崖。
他知道剩下的孩子肯定会来这里。
恐慌的孩子跳崖,摔伤了自己,成为站在高处的布雷维克眼中的猎物。
一枪一枪,高倍镜让孩子们的生命更加垂危。
这些画面基本来自于“谍影重重”系列和《菲利普斯船长》的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拍的电影《挪威 7·22 爆炸枪击案》。
现实里,于特岛上的恐怖袭击持续了90分钟,杀了69人,大多数是未满18岁的孩子。
最后整个722挪威惨案中,布雷维克杀了足足77个人。
特种部队人员看了成堆尸体后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无人道的画面。
另一边的急诊室里血液四溅,幸存者伤痕累累,有的不知道能不能被抢救回来。
多年以后他们一定会不愿想起那场露营活动。
一个男孩右眼失明、左手残了、右腿瘸了、脑中藏着弹头碎片取不出来。
一个女孩断了手臂,无法修复。
一个男孩被迫截肢。
为了保护同伴,克耶尔身中四枪。
幸存者一直遭受身体上的疼痛,因为布雷维克用了特制子弹,当它打进肉里还会释放毒性。
从一开始他就想通过血腥的恐怖袭击让挪威变得干净。
可特种部队一赶来,他就举手投降,没有一点儿抵抗,还开启了长篇大论。
说“我完事了”。
又说,我的兄弟们还在等我的信号,开始第三轮攻击。
接着要求吃披萨,喝咖啡,太饿了,还强调:
“刚才我崩小孩头骨时挫伤了手指,给我包扎一下。”
像布雷维克这种残杀77人的情况,按挪威法律最多判21年监禁。
换算一下,布雷维克每杀一个人,平均只需要坐82天的牢。
表现好的话,服刑7年后,周末还能回家。服刑14年后,还有假释资格。
2002年挪威修订过法律,极少数情况下,某人若被认为对公众构成危险,则可以无限期延长刑期。
当然,如果监狱里,凶手过得很艰苦,或许能弥补受害者家属的心情。
那么布雷维克在里面住得怎么样呢?
在三居室的牢房里,布雷维克千篇一律地早起,喝麦片粥,吃夹着火腿的芝士面包,餐后来一杯咖啡。
他虽然可以看剧看电影,但他不能欣赏最新的影视资源。
他虽然要写点什么就用打字机和不可上网的电脑,但无法跟外界通讯。
痛苦,确实是有些痛苦。
监狱方面为了给布雷维克一点震撼,还制定了运动健身计划,怕他体力下降;
雇专业棋手陪他下棋,怕他脑力下降,但他多次拒绝配合下棋。
他很排斥这样只顾全面、不够精致的生活,为此不断投诉:
你们的面包里黄油没有涂满,差评;
只有PS2玩,没有PS3、PS4,差评;
只有凉咖啡,没有热的,差评。
没有润肤乳,北欧日光伤身体,差评;
牢房的北欧性冷风装饰风格品位太差,座椅不是真皮的,太硬了,差评。
给我写回忆录的笔太柔软,我是个有风骨的作家啊,差评;
我开电视不方便,差评;
散步环境太差,挪威没啥森林,我不开心;
女狱警盯着我换衣服,我被侵犯隐私了,我不开心;
你们得提供网恋渠道,我没有恋爱生活,我不开心。
待遇方面差不差可能是个人感受问题,但有时候布雷维克提的要求显然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极端思想。
比如,自己的邮件被监视了,自己没法联系其他极右翼分子。
比如,要上大学。
总之,你们虐待我啊。
换其他国家的监狱根本不会给他提供优待,也不会在意他的投诉,毕竟一个罪恶滔天的人还要什么人权。
可布雷维克的上诉,却被挪威重视起来。
政治家力所能及地满足他的要求,于是戏剧性的一幕一幕产生了。
即便如此,布雷维克的“特殊”待遇也让伊拉监狱花费不菲。其改造费用相当于普通囚犯的近7倍。每年高达790万克朗(1挪威克朗约合1.14人民币)。
对了,监狱里他拿到了奥斯陆大学政治学学士学位。
这可是挪威最好的大学,世界排名102位。
最后法院还说,政府你确实侵犯了他的人权,所以赔钱吧。
赔了4万多美元。
整个监狱生活竟然成了享受:
他杀了最多的人,住着最好的监狱房间,反手告了监狱,最后还拿到监狱的赔款。
很多人传言布雷维克被转移到了挪威最好的哈尔登监狱,这条信息我无法考证。
但还是说说哈尔登监狱的设施条件。
哈尔登监狱拥有田园诗歌一样的户外美景,空气清新,适合养老。
监狱里面,住宿条件比绝大多数经济型连锁酒店要好。
多数狱员迫不及待地给自己的豪华单间来一个DIY。
如果你有运动天赋,可以来切磋乒乓球技术。
当然你也可以去逛超市,前提是腰包鼓,据说布雷维克抱怨过自己住的监狱工时长、工资低。
你也可以进厨房,练练厨艺。
学陶艺、学汽修、学技术的培训班很多,怕你不上心。
音乐室里还有吉他、键盘、鼓等等乐器,有时间的话,玩点地下说唱。
也就在这里,边踩缝纫机,边创作音乐不是梦。
最关键的是哈尔登监狱里狱警和狱员已经打成一片了。
一起打排球。
一起玩电动。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卧谈会里说人生,共创挪威文明新风貌。
这样一个全球顶级监狱,只在公共区域设置监控,实在太为罪犯的个人隐私着想了。
一直以来,哈尔登监狱和巴斯托依监狱正在发起一场谁是世界上最人道监狱的竞争,巧的是,两家监狱都在挪威。
它们都有一个原则:
你在牢里过的生活,必须和外面的普通生活没有任何区别。
一位纽约退休监狱长参观后感叹:“除了给囚犯钥匙外,我认为你不能再自由了。”
他的话里有讽刺的味道,因为他知道,杀人恶魔余下人生将待的地方,不叫地狱而是天堂,那多可怕啊。
之前挪威还有个新闻。说有个男政客在自己家中被索马里难民强奸了,难民服刑后被遣返回国。
然而政客却说我坚决反种族歧视,对于你被遣返回国,将过苦难生活,我很内疚。
这当然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但也和挪威整体的思潮有关系。作为政客,即使心里一万个MMP,也不能说错话丢了自己选票。
布雷维克是挪威右翼政党成员,非常看不惯这些左翼思潮。
他表示挪威的政治正确已经近乎病态了。
一方面,很多罪犯明明是不折不扣的恶魔,我们的法律却一再纵容他们。
另一方面,挪威的法律对难民无止尽地妥协,新移民已经侵占他们这些本地人的生存空间。
“(2011年)最近十几年来,挪威社会犯罪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在刑事犯罪活动中80%以上的作案者有移民背景,而挪威人仅占20%。”
布雷维克对此关心是因为外来移民在挤占挪威人的福利空间。
他又不能射杀外来移民,一旦射杀,只会让社会更加保护移民。
所以,他就要攻击白左政客最容易受伤的地方:工党政客的子女。
你倡导废死,你保护穆斯林移民,可你孩子被我杀了,你马上对我执行死刑吧,那你就被打脸了;
你不想盼我死刑,那我在监狱里好吃好喝,你的杀子之仇永远没法报了,你也等着被人笑话吧。
布雷维克坚信:“如果判了自己死刑,那这个国家还有得救。”
事与愿违,无论是受害者家属、幸存者、挪威民众都不敢站出来说要求判布雷维克死刑。
最多自欺欺人地表示,自己活得更好能让布雷维克伤心。
他的外交官父亲也不过是呼吁他自绝于人民。
唯一要求死立决的是一位法官,他发表网络评论后第二天被撤职,因为法庭觉得他这么说不专业,违背民心。
挪威不需要说真话的人,需要的是一尘不染的政治正确。
“你支持废除死刑吗”不仅仅在欧美,在我国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大多数人明白不能废除死刑,因为他们知道:
弑母、诈骗、买卖身份证件后毫无认罪悔罪之意的,罪犯不判死刑不足以平民愤。
父亲杀两个孩子,有违人伦,罪犯不死刑不足以平民愤。
入室抢劫残杀多人的,罪犯不死刑不足以平民愤。
多次强奸未成年女孩,造成极大伤害的,罪犯不死刑不能平民愤。
作为邪教成员,残忍殴打致路人死亡的,罪犯不死刑不能平民愤。
看多了心情会阴郁,我不再罗列。
很多人问“把人判死刑了,死刑犯的家人多伤心啊。他们家人是无辜的啊。”
但反过来想:
“不把恶魔判死刑,受害者家属多伤心啊。如果以后恶魔残害更多人呢?”
关键词: